“优秀课堂” 创建活动作为我校近几年的重点工作,自2010年开展以来,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,取得了明显的成效,也引起了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。近日,《教育信息报》全文刊发了我校陈新民副校长,题为《创建“优秀课堂”,提升教学质量》的文章。该文全面阐述了我校创建“优秀课堂”的理念、内容和举措,很好的宣传了我校在提升教学质量、建设一流民办大学道路上的努力探索。现将原文转载如下,以飨读者:
附原文:
创建“优秀课堂”提升教学质量
浙江树人大学副校长 陈新民
目前,很多高校都在追求理想中的优秀课堂,那么,到底什么是优秀课堂呢?在我们看来,“优秀课堂”应是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的成果。就教师而言,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、扎实的专业功底、良好的教学技能,并能根据教学对象和学科特点,做到课前精心设计教学方案,在授课过程中,随课堂实际能适时调整,力求达到“讲授清楚、培养能力、激发兴趣”的目标。就学生而言,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、并能做到课前必要的预习,课中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而不游离于外,通过师生间、生生间的交流、启迪,达到学有所获的目的。在这样的课堂上,教师纵览全局,收放有度;学生心潮涌动,如沐春风;在师生“悠然神会”中,教师与学生和谐陶然,共同成长。
这样的课堂是我们的理想“图景”,而理想的“图景”需要我们去努力营造。
一、创建“优秀课堂”,需要从规范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做起
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,今天的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基础、学习习惯分化现象十分明显,缺乏自我学习和约束能力的同学不在少数,而大学管理和服务的“空心化”极有可能使这一现象进一步蔓延。鉴于此,我们学校启动了旨在规范大学生学习行为、提升大学生学习力的“优秀课堂”创建活动。
我们选择了“课堂到课率”和“课堂专注度”两个核心指标为抓手,通过合格课堂达标(到课率85%和专注度80%)和优秀课堂(到课率95%和专注度90%)创建两个阶段,经过广泛宣传和发动,以及学生班级的自我创建(自查、互查、申报、评比)、教师检查、学院抽查等,并辅之校级层面外环境的营造,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“创优秀课堂,从我做起”的良好氛围。
为了推进活动的深入,各班级还通过开展主题班会、辩论赛、签名活动等方式,引领思想动向,形成了较好的自励机制。各学院注重把活动与大学生学习力的提升结合起来。如人文学院开展了以学生课堂笔记为抓手的“高徒工程”,经贸学院开展“优秀学生帮助后进学生”活动,现教中心运用 “校园一卡通”刷卡点名活动,艺术学院、城建学院结合专业特点实施创建 等。通过上述活动,各班级、年级间已经初步形成了你追我赶、勇当先锋的良好学习氛围。
二、创建“优秀课堂”,改进教师教学方法是关键
改进教学方法,首先要转变教学思想。根据现代教学法的理念,教育主要任务并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,而是教学生怎样科学地看待问题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,正所谓“教为不教,学为创造”。因此,需要广大教师通过更新理念,改善方法,能够打造出富有效率和学习价值的课堂,师生不但享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,而且还愉快地发展能力,并最终在心智上受到启迪。
其次,以项目为抓手,推进教学方法改革。在“教学质量工程”实施过程中,我校连续启动两轮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的申报和立项资助,共计立项170余个教学方法改革项目;遴选出共计37门省级、校级精品课程,校级核心课程、特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;建设了2支省级教学团队、5支校级教学团队,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;从多方面着力,扎扎实实推进课程和教学方法改革。
最后,多渠道开展培训、交流活动,真正提高教师教学能力。改进教学方法,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是根本。为此,我们每学期常规性开展 “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交流会”,“课堂教学公开示范课”观摩活动、教学技巧研讨会等,各教学单位也结合自身实际,纷纷开展教学方法的交流活动,如语言学院开展的“说课比赛”、服务业学院的“团队教学和合作性学习”、现教中心的“问题教学法”、yl23455永利的“项目教学法”、艺术学院的“作品展览突显课程教学特色”活动等。另外,学校还通过“请进来、走出去”多渠道培养教师,如与“美国福特基金会”项目组合作开展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,连续几年暑期派教师去加拿大进行教学方法的体验学习等,较好地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。
三、创建“优秀课堂”,需要建立长效机制
首先,建立相关制度,确保广大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积极性。“教育大计,教师为本”,要确保潜心于教学的教师在物质、精神上“不吃亏”。学校努力创设更好的教学和育人环境,连续启动两轮教学方法改革项目申报与立项资助工作,共计立项170余项教学方法改革项目;开展了“课程改革三年行动计划(2010-2012)”,出台来了一系列推进课程改革的激励性措施;每年开展“优秀主讲教师”等评选,每两年组织“教学名师、教坛新秀、我心目中的好老师”的评选,为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。
其次,开展“优质课酬”奖励和“后三名教师帮扶”制度。针对部分教师的优良评价,学校对这部分教师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,以起到示范作用。同时,针对少数课堂教学评价不足的教师,对考核在本部门后三名的教师实行了“重点帮扶”制度,安排教学优秀的教师进行指导,帮助排名靠后的老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。
再次,建立教学和科研业绩等效机制,并在职称评审中予以倾斜。学校把教学研究项目及论文与科研等同,相关的教学质量工程项目也以一定比重纳入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中。由于职称评审最能触动教师敏感神经,为此,学校加大了课堂教学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,实施了包括职称晋升中教学质量考核的“三A破格制”(即连续三年教学评价得A的教师,可以破格晋升职称)和“一票否决制”(在职称评审中有一次得D的,当年不得晋升职称)等,通过以上各种措施,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责任意识的提升。
最后,建立科学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。在这方面,学校出台了《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纲要》,从目标系统、资源管理、教学过程、监测分析和改进、管理职责等方面,从理论课堂到实践环节,全面规范了教学质量管理的相关内容,体现了学校系统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思想,并通过认真实施取得了初步的成效。